返回首页

X线的物理特性不包括?

79 2024-03-07 08:01 admin

一、X线的物理特性不包括?

不包括化学特性和生物效应特性。

化学特性有感光作用和着色作用。

物理特性如下:

(1)不可见:X线在真空中,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电磁波

(2)非带电:X线不带电,它不受外界磁场和电场的影响

(3)穿透性:X线能量高则穿透力强,反之则弱

(4)荧光作用:某些物质被X线照射后,能激发出可见荧光

(5)电离作用:X线的电离作用主要是它的次级电子的电离作用

(6)热作用:X线被物质吸收,最终绝大部分都将变为热能,使物体产生温升。

二、工程塑料的选用原则及方法?

一般结构零件要求:强度和耐热性无特殊要求,一般用来代替钢材和其他材料,但由于批量大,要求有较高的生产率,成本低,有时对外观有要求。主要用在:汽车调节器及喇叭后罩壳、电动机罩壳、各种仪表罩壳、盖板、紧固件等。主要材料:高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这些材料只承受较低的载荷,可在60°~80°使用。

  耐腐蚀设备和零件:对酸、碱、有机溶剂等化学药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还具有一定的强度,主要用于:化工容器、管道、阀门,风机等,主要材料;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等。

三、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方法有哪些?如何决策?

导言

企业物料分类与代码的话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早在20年以前,企业在进行MIS系统建设,就开始讨论如何对物料进行编码,如何分类,然而一直到智能化今天,很多集团企业仍然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这样或者那样问题,不停的修改分类规则。

本文详细介绍物料及分类的定义、常见的问题以及作用。物料分类目的、依据及原则。详细介绍国际和国内常见的分类标准,同时介绍了企业常见分类方法和疑难问题的分析。

一、为什么要物料分类

1物料定义

所谓物料,是指包括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所有物品,如原材料、辅料、成品等;对于信息化系统而言,物料是特指一个企业物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我们把物料按使用分成物资类物料、产品类物料(成品、中间产品和和产品废次品)和服务类物料。在此,笔者先对企业生产营运上使用到的物料的定义说明如下:

1)原材料/外购件物料:无须企业提供图样,由采购直接购入,不经 (集团公司内部) 再加工即达到要求状态,直接(或经过必要的再处理)用于部件、组件或产品装配的机、电、液、仪等配套件、原材料、非金属件、标准件、办公用品等。原材料的范围:包括各种钢材、铸造材料、生产原料、型材、外购工具、辅助材料等。

2)外协件物料:图号件。企业自己设计图纸,但不加工此类零件,由外面企业协助来加工。

3)自制件物料:图号件又称设计件。成品、部件、零件、自制工装等。由企业自己生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无图号件:一些毛坯件只提供外形尺寸,并不画工程图,需企业自己生产。

自制成品:经由公司厂内自制,或经由委外加工完成之最终产品,可供销货之完成品。

半成品:经由公司厂内自制,或经由委外加工生产之未完成货品,可以再经由生产领用,或外包领用的作业,继续进行生产加工之货品。

委外加工品:客户因为委托加工而提供进厂的物料,因为该类物料并非公司采购之原材料,必须另行编码控管。

4)商品:直接向供货厂商订购,不需要经过生产加工过程,即可直接销售的货品。

5)资产类物料:在请购/采购/验收过程中,尚未编订固定资产编号之前,固定资产类的物料是需要编码。例如:企业里面的设备、车辆等。

6)服务类物料:没有实际库存,属于费用类的项目,满足财务要用的物料。例如:咨询费、维修费等

7)虚拟件:虚拟件是指一些假想的物料项目,实际上不生产或不存在。它是把一些相关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并指定一个人为的物料号。在BOM行定义属性中设置为虚拟件,此类物料的应用使生产管理、库房管理的业务处理更加合理、简单。

2分类内涵

1)分类(Classify),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2)把无规律的事物分为有规律的,按照不同的特点划分事物,使事物更有规律。

3)建立物料类别的分级系统的实践,其基础是推测物料间存在一些自然关系。物料分类的科学一般称为分类学(Taxonomy)。

3物料分类定义

物料分类是将物料按照其自然属性、制造工艺、业务用途等因素进行归类,以便于物料的管理、查询、统计和分析。例如物料的若干性质、物料的用途等将物料进行规则的、系统的排列。将属性相同或者相近的物料归并成同一类别,从而方便物料的管理。常见的物料分类方法有按照自然属性分类、按照用途分类、ABC 分类法和Kraljic 矩阵分类法等。

4企业物料分类常见的问题

物料分类的正确/成功与否,是整个企业信息化(PLM/ERP/MES)的基石。由于物料分类交叉、分类层级不一致]分类规则不一样,导致统计、查询不方便,且容易造成物资编码重码、错码、乱码,给物资采购带来不变,影响批量采购及合理定价;还能导致物资招标不能正常进行;造成年底物资消耗规律分析不准确,直接影响下一年集中采购数量不准确,造成同一物料定价不一致,影响企业资金流动。

二、物料分类目的和原则

实施科学合理物料分类,能有效集合批量物资实施集中订货,降低采购成本;兼顾经济因素,避免因库存数量过大,导致资金积压,周转困难,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物资有效管理,为物资消耗、采购成本分析提供支持。物料分类原则要依据物料自然属性、用途、特性进行科学合理分类。

1物料代码作用

物料编码规则订定容易,但是订定的好或不好,却会影响整个企业的营运效率,因为料号只要编订一次,但是一旦料号编订之后,每天公司的研发、制工、营业、生管、物控、采购、品管、仓管、制造、外包、成本、售后服务、进出口……等部门的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或数万人的员工,都要使用这个物料编号来工作,这个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层面是非常重大的。

满足采购及销售需要:买方、卖方使用编码信息作为互通语言,无须其他途径沟通。 --提高采购效率。

满足各种采购策略需要:标准化物资禁止标记制造商;对招标用的物资无标准型号可遵循的可以用关键属性及属性值描述;独家制造的需要只采用该产品的名称、主机型号、图号。--决定采购效果

满足共享需要:公司内同一物料编码相同,便于统计、汇总、利库、调拨。--决定管理水平

2物料分类目的

1)相近物料分组,以便于清晰地对物料进行描述满足快速查询、定位的需要,满足统计分析和其他业务管理需要

2)物料只有进行分类后,才可抽取出相近物料的共性,进而总结出该类物料的物理特性和描述规则,确保每类物料描述的规范和统一。

3)其次应满足物料编码快速查询和定位需求

4)最后应满足基于物料分类的统计分析需求

3物料分类依据

1)明确范围:应包括集团所属企业生产、建设、设计、销售和科研所涉及的全部物资

2)以自然属性为第一分类原则,适当考虑用途和管理的方便(如钢材和有色金属)

3)以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如设备的结构型式)

4)兼顾管理要求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分类要适应物资集中采购的管理需求,适应信息化建设集成、整合、应用一体化的管理要求,做到实用、方便。

4物料分类的原则

物料分类应遵循科学性、稳定性、唯一性、一致性、主次性、全局性、可扩展性和合规性8个原则

科学性:参照国际、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做到有据可依。划分思路比较清晰;利于在企业范围内贯标;利于编制科学的物料描述。

稳定性:物料分类一经制定,不会随意调整。因为物料代码牵一发而动全身。

唯一性:一个物料仅能找到一个对应分类

一致性:同一大类下中类或同一中类下小类的划分维度要尽可能一致。便于使用人员理解和查找;避免分类交叉和混淆。物料分类标准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是完全一致的,不能存在二义性。

主次性:同一类别下的子类,将使用频率或价值较高的物资放在较前的位置。便于使用人员记忆和申请;便于分类的扩展。

全局性:数据标准需要满足各个业务部门不同管理层次的需求,保证企业级的管理视图。

可扩展性:数据标准必须具有可扩展性,根据企业的需要对模型进行扩展,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规性:数据标准的制定应该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原则,参考其他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物料分类及主要工作流程

1物料分类制定流程

图1 物料分类制定流程

根据上述信息分类策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参考相关企业的最佳实践,按照不同的主数据类别制定出不同的分类体系。例如,根据以往项目经验建议对于物料分类主数据采用线性分类方法来建立物料分类体系

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企业管理要求、业务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对标准进行持续地改进和修订。

四国际和国内物料分类常见主要标准

1分类阶段划分

物料主数据分类标准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对物料主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搭建分类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划分优先级;评估主数据的现状,分析主数据与业务价值的关联关系,保证数据标准满足实际业务的要求;按照数据重要性分别制定物料主数据分类标准的目标;按照既定的目标,根据物料主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整合离散的数据,定义物料主数据的分类标准。这个过程中需要多级主数据管理部门的协作,以保证数据标准的有效、权威和科学性。

管理的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图2 物料主数据标准管理流程

物料主数据工作组收集数据标准管理的需求,交给物料主数据标准专家小组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新增或修改数据标准定义内容。

物料主数据工作组初步制定或修改数据标准定义内容,提交数据标准专家组审核。

由专家组对新的数据标准定义内容进行审核,根据审核中提出的意见,由物料主数据工作组进行相关定义的调整。

发布新增或更新后的数据标准定义内容。

2国际物料分类标准

国外企业普遍重视从数据分类、数据模版等细节层面对数据标准进行规范,国外领先企业普遍重视以物资分类体系为核心,从数据分类、数据模版等细节层面加强对数据标准的规范

1)联合国统计司CPC:CPC(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产品总分类)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制定,1998年发布v1.0版本,2002年发布v1.1版本。

由五层五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2)世界海关组织HS:HS(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WCO(世界海关组织)以CCCN(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和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分为1992年版、1996年版、2002年版、2007年版和2012年版。

由六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3)德国的eCl@ss:eCl@ss协会分类标准

由德国eCl@ss协会发起,由各大跨国信息技术公司和各个行业的领导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共同参与并研究制定的分类系统。eCl@ss不仅涵盖四个层级,超过75000项类目和主题词的分类体系,还包含用于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描述的属性集合以及各属性的值域范围。

·欧洲比较普遍采用的是ecl@ss标准,比如法兰克福机场、汉莎航空、巴斯夫、施耐德、西门子、等公司均采用此标准

·eCl@ss分类体系的方法依据ISO标准(13584的第42部分):结构化零件族方法学来构建,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类似的分类体系

4)联合国统计司ISIC: ISIC(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国际标准行业分类)。 联合国统计司制定,1989年发布第三版(Rev.3),2002年发布第三版的修订版(Rev.3.1),2006年发布第四版(Rev.4)。

由三层四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5)联合国统计司SITC:SITC(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标准国际贸易分类)1985年发布第三版(Rev.3),2006年发布第四版(Rev.4)SITC Rev.4与HS 2007做了关联。

SITC Rev.4由五层五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6)FSC(Federal Supply Classification,联邦供应分类)

美军标准,该标准中包括了各种型号的导弹、核武器、飞机、舰船、电子、仪器仪表、雷达等物资的分类,又包括常规物资方面的大炮、坦克等物资的分类。

由四位字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7)北约供应物品编号(NSN)代码结构:

分类代码直接采用FSC(联邦供应分类);顺序码以制造国为上位基准码。我国对应地出台了GJB 7001《军用物资和装备品种标识代码编制规则》。

3国内标准

国家层面物料分标准主要有以下:

1)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GB/T 7635.1-2002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可运输部分) 。以CPCv1.0为基础,结合我国产品分类情况编制而成。前五层与CPCv1.0一致,并做了部分调整。

由六层八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2)国家统计局产品分类目录。国家统计局,2004年开始编制,2010年发布实施。以CPCv1.0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由10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3)海关统计商品目录。海关总署,自1992年至今,每年公布一版本,最新版本是2013年版。以HS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进出口货物情况编制而成。

由八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4)军用物资和装备分类(GJB 7000—2010)。总后勤部起草,2010年发布实施。以FSC为基础,结合我军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由四位数字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下:

5)《中国石化物料分类与代码》。Q/SH0102-2014《中国石化物料分类与代码》发布执行以来,物料代码体系实现了物资、产品的统一,为中国石化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奠定了重要基础。国内大部分央企及地方国资委集团企业参考中国石化分类标准。

五、物资分类常见具体方法

物资分类方法有很多有,例如:

1)按物资特性分类。特性不同物资所需要的保管条件差异很大,如有些物资挥发,有些物资吸附,有些物资需要温湿度控制。因此,为适用物资保管的需要,可以选择按物资特性进行分类。

2)按物资使用目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如需要进行流通加工物资,可以按加工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类。

3)为帐务处理方便,可按会计科目进行分类。

4)按交易行业进行分类。

5)按物资形状分类。如物资的内容、形状、尺寸、颜色和重量等。

6)按照运输要求分类。如按运输方式,如按公路、铁路、航空划分;在发运量大的仓库中,也可以按收货地或到货站分类。

但主流最常用的采用线性分类和面分类,以下重点介绍这两种方法。

1线性分类

线性分类也称层次分类法。它将要分类的对象(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按其所选择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按最稳定本质属性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层类目,并排列成一个自‘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并列关系,且不重复,也不交叉;下位类与上位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

所谓上位类,即在线分类体系中,一个类目相对于由它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而言,称为上位类。

下位类即在线分类体系中,由上位类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相对上位类而言,称为下位类。同位类,即在线分类体系中,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彼此称为同位类。

根据上述信息分类策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参考相关企业的最佳实践,按照不同的主数据类别制定出不同的分类体系。例如,根据以往项目经验建议对于物料分类主数据采用线性分类方法来建立物料分类体系,如钢材类形成大、中、小三层结构,示例如下图:

图3 工字钢分类示例

每一个类别层级都是按同一种分类方式。如大类按自然属性分类,但在同一个大类下的中类下可能是按线分类,也有可能按面分类或混合分类。

例如: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料)分类与代码》,就是采用线分类法。该标准将产品(商品、物料)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目四个层级。

图4 全国工农业产品分类与代码分类示例

线分类法的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适用于手工操作,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线分类法的缺点:结构弹性较差,类目增删容易影响相邻类目;同时,当分类层次较多时,会影响数据处理速度。

2面分类

面分类 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指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标志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排列成一个由若干个面构成的平行分类体系。面分类法分类时所选用的标志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每个标志层面都包含着一组类目。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图5 面分类示例

图6 面分类法实例:螺钉选用面及类目编码

图7 服装的面分类法

·面分类的主要优点是:分类结构上具有较大的柔性,即分类体系中任何一个 “面”内类目的变动,不会影响其它 “面”,而且可以对 “面”进行增删。再有, “面”的分类结构可根据任意 “面”的组合方式进行检索,这有利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

·面分类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编码空间。例如,在上面的服装分类中,纯毛男式连衣裙的搭配是毫无意义的,在实际编制代码体系时,到底采用哪一种分类方法,要根据课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定。有时,还可根据事物的特征,在一个分类体系中,同时运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混合分类

线性分类与面分类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其中一种分类法为主,另一种做补充的分类。在物料主数据建设工程,往往分类采用线分类,而物料模板采用面分类。这里就不展开阐述。

六注意事项及难点分析

1)同一个大类下的所有中类、或同一个中类下的所有小类只能按一种分类方法。不可能同一个中类下的小类有的按线分类有的按面分类。

2)分类形式应满足企业本身需要,选择适用并且统一的分类标准,标准一旦确定,不可随意变更。

3)有系统地展开,逐渐细分,层次分明。

4)分类具有排他性。

5)分类应具有完全性,应覆盖所有物资。

6)分类伸缩性,以适应物资的增加。

在一个集团企业,物料分类的常规划分:

1)通用(标准化)物资:对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主要指型号规格)的产品,各制造厂生产的产品只要规格型号相同即具有互换性,此类物资具有通用性的特点,具备多家生产、招标采购的条件。

具有这样特征的物资我们称为标准化物资,描述时无须选择生产厂家。例如:通用设备如各种泵和各类压缩机、汽轮机等;而标准物资是按照技术属性划分的,是指具有国际、国家、行业或相关部门标准的物资。例如钢材、紧固件、轴承、管件、阀门、垫片、油封、O型密封圈等。对标准化产品描述时必须按标准描述,严禁按各制造商的个性化进行描述。

2)非标准物资:产品制造、型号编制无国家或行业标准,或不执行国内标准,各制造厂生产的产品都有其独特使用条件,如安装、结构、原料、使用条件等,规格型号各制造厂自定义,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具备互换性,如DCS、TSI、PLC设备、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等设备专用配件、进口设备及其配件等。

对于非标准物资,如设备类,也完全可以通过只描述物资属性来进行编码,进行招标/竞价/询价采购。

方法有一:编码时描述物资型号,可选择型号待定方式,先描述物资属性进行招标/竞价/询价采购,确定供应商后,有了物资型号再申请编码;

方法有二:编码时不描述物资型号,只描述物资属性参数,例如泵,只描述名称、流量、扬程、材质等,直接申请编码)

总结

物料分类是整个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基石,从某种程度上说物料分类是否科学决定了物料代码体系结构的优劣,对物料主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搭建分类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划分优先级。

四、一般包装技术方法选用的原则?

对一种产品进行包装,应根据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选择,只有通过对产品的深入了解,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选出合适的包装方式。

①选择相容性好的包装材料:要根据产品性质,选择相容性好的包装材料,制造主要包装容器,同时选定相应的附属包装材料,如固定材料、缓冲材料、防潮材料、防水材料、防锈材料、封口材料、加强捆扎材料、标志材料等。

②选择合适的包装工艺和包装方法:要根据产品需要保护的程度,选择适当的包装工艺和包装方法,既要考虑到产品的保护的可靠性,又要使用方便,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装卸,运输工具的效能,使包装具有现代的先进水平。

五、汽车线束导线的选用方法?

1.耐热性

依据线束导线的作业环境温度, 选用不同耐温等级的电线。 可以经过温度场取得该区域的耐温要求,再从各导线耐温等级确定选用的导线类型。

2.耐磨性

导线自身就应该具有避免配线部位由于磨损而引起的绝缘体损坏、漏电。 在规划时,导线应尽量避免与容易发生轰动的零件触摸,以避免线束发生磨损、 断裂。如不可避免,可采用包裹胶带或许外加波纹管。3.阻燃性

阻燃性是指零件在着火后将焚烧时间 、 规模控制在一定规模内的规则。

4.折弯性

规则规划中要求具有曲折性的零件的反复曲折性。零件的曲折程度、 答应曲折次数、 环境温度要依据使用情况来设定。

六、x线摄影距离的选择原则?

X

线摄影的原则

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

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

KV

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

、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

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

减少影像变形。

3

、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

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

、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

70KV

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

15

㎝或

60KV

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

X

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

X

线管固定。

6

、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

作者尽量用高

KV

,高

mA,

S

7

、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

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

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

、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

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七、检查评分表的评分原则和方法?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等级划分方法:

(1)优良: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80分及以上。

(2)合格: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80分以下,70分及以上。

(3)不合格1)当汇总表得分值不足70分时;

2)当有一分项检查评分表得零分时。

八、线平衡的原则和方法?

线平衡线分析就是对所有工序进行负荷分析,发现瓶颈工序。线平衡的四大原则就是ECRS四大原则。一是节拍法则、二是瓶颈法则、三是空闲时间法则、四是工艺平衡法则。

流水线,又称装配线,工业上的一种生产方式,指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

流水线可扩展性高,可按需求设计输送量,输送速度,装配工位,辅助部件(包括快速接头、风扇、电灯、插座、工艺看板、置物台、24V电源、风批等,因此广受企业欢迎。

流水线是人和机器的有效组合,最充分体现设备的灵活性,它将输送系统、随行夹具和在线专机、检测设备有机的组合,以满足多品种产品的输送要求。

输送线的传输方式有同步传输的(强制式),也可以是非同步传输(柔性式),根据配置的选择,可以实现装配和输送的要求。输送线在企业的批量生产中不可或缺

九、公差等级选用的原则是什麽?主要的选用方法是什麽?

公差等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零件在达到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使机器零件制造成本和使用价值的综合经济效果最好。具体选用方法还不太清楚,一般凭经验。

十、三种硬度测试方法选用的基本原则?

三种硬度测试方法的基本原则:

1 洛氏硬度一般测试淬火后工件硬度,2布氏硬度一般测试退火后的硬度,3维氏硬度一般测试微小工件的硬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