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红鸡蛋有什么用

243 2023-06-30 04:49 admin

一、红鸡蛋有什么用

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喜馍馍是一种婚庆吉祥的风俗食品,俗传:喜馍馍带回去,亲人吃了得吉利。因此,这句歌谣属于祝福的吉语,再从字面上理解,此句开头和结尾的两处红鸡蛋代表的含义并不相同,前一个“红鸡蛋”是作为一种圣物出现,有祈子赐福之功;而后一个“红鸡蛋”则成为了孩子降生的报喜标志,也是一种起宣告作用的物体。向亲友分发用颜料染红的鸡蛋,是通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表达喜庆的方式,常用于结婚、生育、做“满月”等各种喜庆场合,以示庆贺并图吉祥。

二、什么是弥月之喜?

婴儿出生后,满一个月时称为『弥月』。

弥月礼俗最重要的有三件事:

(1)祭拜祖先:

在满月日,准备油饭、鸡酒等丰盛祭品祭拜祖先,并将孩子的出生时辰与姓名告知祖先,求取庇佑。除祭拜祖先外,有的家庭也会宴客大大的庆祝。

(2)外家礼赠答:

满月之日,婴儿的外婆家,会送礼物给外孙,称为送『头尾』。所谓『头尾』,就是礼物需涵盖婴儿『从头到尾』的用品,通常包括帽子、衣裤(外家礼送的衣服,衣领后要有『卍』字)、鞋袜和饰物。此外较讲究的人家,还会加送香蕉、红龟粿、红蜡烛等礼品。婴儿父母则以油饭、米糕、酥饼、团子等回赠。由于社会的变迁,有些比较新式的家庭,并不用传统式的食品,而以普受欢迎的西式蛋糕来取代传统式的糕饼。

(3)亲朋好友报喜讯:

婴儿父母通常会准备礼物,常见的有传统式的油饭、红蛋;米做的油饭,表示繁殖之意,红蛋除因蛋形象征圆满无缺外,又取『蛋可孵鸡,鸡又生蛋』生生不息之吉祥意味,因此由蛋做成的食物,都是弥月之礼中最重要的表征。所以油饭、红蛋以外的『蛋糕类』的礼品,就成为现代人报喜讯最喜赠送的弥月礼品了

三、办满月酒有哪些习俗

一些婴儿满月习俗

很久以前就有婴儿满月,要办酒庆贺,尤重头生儿或独生子的满月酒。

古代,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生了男孩,除办满月酒外,还要办三朝、周岁等酒筵庆贺,生了女儿则不庆贺或降低档次。现在许多人已经把孩子满月视为很平常的事,也没有特别举办满月酒,但在一些农村和旧观念比较强的老人还比较重视,往往要请满月酒。

在一些地方,孩子满月的那天,外婆家要送衣物、食品和彩线(长寿线)扎成的装有钱币的红包,并挂红包于婴儿胸前,谓铜钿牌。娘家给外孙买新衣、鞋帽、座椅、推车、摇篮等小儿用品,在小孩满月的那天送去,叫送祝米。

亲戚朋友送红包或礼物祝贺,家内设祭享神祀祖,摆筵招待宾客。在孩子满月酒时要吃红蛋,也叫吃满月蛋,这种喜宴和其他喜宴不同,凡坐席吃酒的宾客东家都发四个煮熟染色的红鸡蛋,让大家带回去做礼品。后来,也有的人家做满月将鸡蛋不煮熟,只将生鸡蛋染上红色就行了。

婴儿要剃满月头,戴狗头帽,穿一口钟、虎头鞋,由长辈托着,撑着凉伞,串街走巷兜一圈,邻人互抱相看,戏称兜圈的男孩寻老婆、女孩寻老公等等。满月这天,婴儿多用公鹅头冠瘤开荤,意谓儿童跌跤时会像鹅头一样昂起,不伤头面。

孩子做了满月,女儿要抱着孩子到娘家过门,外孙出生后第一次随母亲到外婆家过门俗语叫“出窝”。孩子回家时,外婆还要给外孙肩上搭花线,颈上挂银坠,以示祝愿外孙长命富贵。

四、弥月之喜是什么意思

婴儿出生后,满一个月时称为『弥月』。这时的喜事就叫弥月之喜。

在满月日,准备油饭、鸡酒等丰盛祭品祭拜祖先,并将孩子的出生时辰与姓名告知祖先,求取庇佑。除祭拜祖先外,有的家庭也会宴客大大的庆祝。

婴儿父母通常会准备礼物,常见的有传统式的油饭、红蛋;米做的油饭,表示繁殖之意,红蛋除因蛋形象征圆满无缺外,又取『蛋可孵鸡,鸡又生蛋』生生不息之吉祥意味,因此由蛋做成的食物,都是弥月之礼中最重要的表征。

扩展资料:

弥月的习俗

1、弄璋成庆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家中有婴儿出生是一件大事,表示家庭中有着延续的意义,且婴儿出生后至周岁期间,都有相关的民俗礼仪来为这个家庭新成员庆祝,为婴儿祈福、消灾,希望婴儿能够平平安安、充满喜悦的成长。

2、三朝之礼

在传统习俗中,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称为三朝。要将桂花心、柑叶、龙眼、小石头放入水中煮沸,为婴儿洗拭身体,洗完再用小石头在婴儿胸前轻轻拍三下,希望婴儿长大后有好胆识。

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有像石头般坚毅,然后再穿上新衣服。这就叫「三朝之礼」,洗完澡后,准备鸡酒、油饭祭拜祖先及呵护神。

3、报酒

三朝之礼这一日或婴儿出生第十二天,产家要准备油饭、麻油鸡酒来供奉神佛、祖先并要烧香、烧金纸,以求神佛保佑、祖先庇佑,期望小婴儿圆圆满满、顺顺利利的长大,祭拜完后,用谢篮装满将油饭、麻油鸡酒送回娘家,报平安产子,及分享小孩子出世的喜气,这称为报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弥月之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弥月

五、刚出生的小孩 过十二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送祝米”一般在第九天进行,通称“洗九”。日子确定后,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就要花一笔钱去“送祝米”。凡生头胎,要“抬盒”,这盒用木材做成,三格一盏,盒漆得红亮,中间一根本杠供两人抬。盒底层装槽米两斗,中层油条200根,上层装大小衣料、项链、长命锁、鸡蛋、红糖等,盒顶用绳子拴两只母鸡,外面用红纸贴封,写上喜庆祝词。启程由外公牵头,一行前往。富裕人家非常讲究,要抬“亮盒”。亮盒用玻璃镶成,内物透明,可供路人观看,以示荣华。所送除食物外,衣料是绞罗绸缎,还请唢呐送行,外公外婆得坐“椅兜子”。中下等家庭则用一担箩筐挑东西去送“祝米”,礼物数量少,质量差一些,箩筐上面放松、柏枝各一根,表示虽“清贫”,却“亲近”,要亲朋不要见笑。贫穷家庭只是用小篮子提点力所能及的东西,客套话是“不怕空手汉,只怕不来人”、“人到情到”。

“洗九”规矩较讲究。外公、外婆等一行到来.鸣放鞭炮,用大号迎亲,外公、舅父等男客请到客房,外婆、舅母等女客请到堂屋,上烟敬茶之后,礼傧先生派人发些油条给满堂客人,以示主人“大方”。吃饭时坐位非常讲究,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上席有大小之分,亲的坐大首,疏的坐小首,佳肴满桌,酌酒敬酒连续不断。第二天早餐,因都是“己亲”,酒糟内加三个鸡蛋,以示重谢,饭菜则较随便。

月子里的产妇,很多禁忌,孕妇和来“好事”的妇女不能进内屋,说是怕“蹋奶子”。小孩“满月”后,小俩口则带小孩和礼物去娘家走亲,也叫“出窝”,以示对“送祝米”的回谢

满月

这是婴儿出生后一个月时所行的仪礼,惠安是于满月前择吉进行,称“请送庚”。届时产妇外家要送婴孩衣服、被仔、背中(襁褓)等,另有银项圈、天官牌、八卦图、脚环、手镯等避邪金银饰品,意在锁住小孩,不让受灾受难,永保长命。德化习俗,还要送大米约0.5公斤,陶器1个,内装带骨的猪肉一块,以祝愿婴儿根基壮固。是日祀神宴客,宴毕,请一位高龄剃发匠给婴儿剃胎发,称“剃满月头”。其时要旁置一盆洗头的温水,水中有银市或铜钱,其枚数各地不一,惠安要16枚(16文),安溪则要与一年中的月数对应,若逢闰月要置13枚,铜钱一面铸有汉字“某某通宝”的谓之“字”,反之为“万”。

在惠安,有的地方还在盆边放几株葱,一面镜,葱主聪,镜主明,合谓聪明,其旨意一目了然。剃发毕,洗头水泼弃,认真察看钱币翻多少“字”,如果翻八个铜币有字,就说婴儿“好八字”。内地县的习俗,要再由一个婶姆,用背中把婴孩背上,遮着一把裂缝的雨伞,绕自家的房屋走一圈,并边用手中一根裂尾的竹梢杖儿,不停地敲着地板,边喊:“觅叶呼!”(“觅叶”为老鹰,德化称“叶婆”)认为经过这个仪式,婴孩以后胆量就大,可临事不恐。为了进一步增长婴孩的胆量,以使日后不畏风险,还要于婴孩睡时,在其胸前压上一个轻巧的小秤锤,叫做“压胆”。看来泉州人“敢拼才会赢”的大无畏精神,早在婴孩时即己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尽管方法并非科学,但主观动机却是十分明确的。为了让婴孩见世面,增见识,有的家长还把刚剃过“满月头”的婴孩,抱出家门,到村中或街上一游。这天在赠送亲友邻居的:“龟餜粽”中,有一种叫“满月圆”的米餜,其状有如奶头,上面点红,是母乳饱满、婴孩健康的象征。满月这一天,婴孩就可以离开母亲的身边,开始睡摇篮,在母亲那优美的《摇篮歌》中渐入梦乡:“捂捂摇,捂捂困,婴仔乖乖困,一瞑大一寸。摇啊摇,婴仔摇,狗仔乖幺幺,一瞑大一尺。”旧时,婴孩满月时,泉州还有认贫困多子女的亲朋邻里,甚至是乞丐(需品行端正并有家属者)为干爹娘的习俗,希望分享他们的福根,使婴孩顺利成长。这大概是人们认为婴孩有如花草,娇贵者难养。“臭贱”者易活。一般干爹娘要于满月时送给干儿子木饭碗、木匙(可能是瓷质易摔碎)、长命锁以及衣、帽等生活用品。如干爹娘是乞丐,所送礼物则主要是一个草编的微型“加志”。“加志”是乞丐行丐的标志,是用来装纳碗筷、钱物的草袋,给婴孩挂上,就可以像干爹娘那样“贱命少病”,耐拖磨,顺顺大。有的婴孩是于第一个“七夕”,“七娘妈”为“契母”。满月过后三个月,即婴儿出生四个月,又要做“四月日”。其仪俗与满月大同小异。晋江等地做“四月日”时要第二次剃发,但这一次连眉毛也要剃光,说是剃掉眉毛才不会“遮眼光”,长大后也就不会贪心。有的地方,还要取红头绳或红绒线在婴儿的四肢腕部,各系一圈,说是可使其长大后不偷不盗。用意可嘉!大概是婴儿来到世间四个月,各方面都大有长进,消化能力也大大提高,故这一次又得多增加一个“开荤”的仪式,就是拿一丁点熟虾肉或肉和蛋,在婴孩的嘴唇上拭擦一下,表示开始食用荤菜,有的还要用香菇再擦一下,意为香嘴。

在山西城乡,至今仍然流行着给孩子过满月的习俗。

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往往要举家庆贺。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 。过满月,是在庆祝“ 家有后人”、“ 添丁之喜”、“ 足月之喜”。

山西境内、从南到北过满月的作法比较普遍。一般情况,是由亲朋好友给孩子带上礼品,到家里作客,吃一顿“满月宴”,然后离去。给孩子所带礼品,有小儿衣物、食品,或是小银锁和留点零花钱,但饭是一定要吃。

在山西晋南农村,像闻喜县等地,在过满月时,颇有讲究,要有许多家互相有亲戚关系的人联合起来,给过满月的主家买好三百尺的布料,再把各家买好的小孩衣服:上衣、裤子用别针或是用线简单地缝在上面,这三百尺的布料,可以容纳多少件衣服是可想而知的。

到过满月时,把这块别好的布料连同上面的衣服带到过满月的人家,作为礼物,挂在院子上方,表示庆祝。然后,客人中的妇女,往往要到房中看望一下过满月的孩子及其母亲,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红线上拴着送给孩子的零花线,并问长问短,以示祝贺。

过满月,在晋南是比较隆重的。要亲朋会聚,吃顿席,始终洋溢着喜庆气氛。

如今,随着开放改革,农村过满月也有新变化,有一些人改变了过去的做法,带些装饰品,或是给孩子带上玩具,这些情况已经逐渐多起来。

过满月,既是添丁之喜,同时也是希望孩子长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