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民族乐器:长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309 2023-01-23 05:52 admin

一、民族乐器:长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长鼓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朝鲜族长鼓,另一种是瑶族长鼓,还有一种是福州狼串。朝鲜长鼓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又名伏鼓。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福州狼串,也称为福州长鼓,是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多用于福建民间音乐。

朝鲜族长鼓,又称杖鼓、两杖鼓。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带。长鼓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中。鼓身木制,呈圆筒形,两端粗而中空,中段细而实。全长(70―80厘米,鼓面直径约40厘米。两端鼓腔大小不一,蒙皮也有别。

粗的一端蒙牛皮、马皮或猪皮,细的一端蒙鹿皮、白色鱼皮或狗皮,皮膜以铁圈为框,由皮条或绳索绷紧并可调节张度。鼓身外涂红漆。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别,可发出两种不同音色,粗端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为清脆明亮的高音,一般为四度或五度音程关系,并可根据需要调节音高。

瑶族长鼓,流传于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古时称为“铙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作铙鼓。

瑶族长鼓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多以燕脂木制作,鼓身呈一长筒形,长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体彩绘着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图饰,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腰间系着8个小铜铃。

狼串又名狼帐、狼杖(狼丈)、福州鼓、福州长鼓、福建长鼓、弄杖、狼鼓、蓬蓬鼓。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与朝鲜长鼓、壮族蜂鼓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细腰鼓类乐器的遗存。多用与闽剧伴奏和福建民间器乐合奏“笼吹”、“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漳州南词”“十全腔”等其他福建民间音乐。

二、长鼓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长鼓舞是瑶族、朝鲜族的舞蹈。

长鼓舞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可分为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击鼓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

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模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

长鼓舞应该是朝鲜族的舞蹈,他们头戴丝巾身穿宽条的服装身前挎鼓

三、长鼓舞是中国少数民族哪个的传统舞蹈?

长鼓舞是中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传统舞蹈。

瑶族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比较广,也是很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先民早年在长沙、武陵或五溪等地方居住,后来往向南一路迁徙。瑶族人民多信仰神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当地独有的文化和舞蹈来崇拜图腾,所以最开始,长鼓舞一般在祭祀当中使用。

这舞蹈虽然出自驱鬼逐邪之类的祭祀活动,现在却被人加入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说,瑶山上住着父子3人。

老人去世后,弟弟冬比被各个夺取了他那一份家产,四川流浪。后来认识了盘古王的女儿房莎十三妹,按照约定排除万难做出了这个长鼓并跳起来,两人才成了神仙眷侣飞升。因此人们碰到盘古王婆诞耍歌堂时,就要跳起这个长鼓舞。瑶族人不仅自己一起跳长鼓舞,还会有花鼓舞,组起队伍一起庆祝。

扩展资料:

长鼓舞大部分反映瑶家人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习俗,反映了瑶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具有瑶族独特的风格。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都充分表现瑶胞的性格特征和气质。舞蹈的动作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节奏明快、敏捷。

舞蹈语汇模仿上山落岭、过溪越谷、伐树运木、斗龙伏虎等等,形象生动,一看就懂。瑶族舞蹈几乎全是群众性、广场性的,并且都有一定的道具,如长鼓、花鼓、牛角、阳伞等,构成本民族的风格,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流传。因此,在节日、婚事、宗教、丧葬等各种场合,有歌有舞,热闹非常。

四、民族乐器:长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长鼓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朝鲜族长鼓,另一种是瑶族长鼓,还有一种是福州狼串。朝鲜长鼓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又名伏鼓。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福州狼串,也称为福州长鼓,是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多用于福建民间音乐。

朝鲜族长鼓,又称杖鼓、两杖鼓。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长鼓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中。鼓身木制,呈圆筒形,两端粗而中空,中段细而实。全长(70—80厘米,鼓面直径约40厘米。两端鼓腔大小不一,蒙皮也有别。

粗的一端蒙牛皮、马皮或猪皮,细的一端蒙鹿皮、白色鱼皮或狗皮,皮膜以铁圈为框,由皮条或绳索绷紧并可调节张度。鼓身外涂红漆。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别,可发出两种不同音色,粗端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为清脆明亮的高音,一般为四度或五度音程关系,并可根据需要调节音高。

瑶族长鼓,流传于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古时称为“铙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作铙鼓。

瑶族长鼓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多以燕脂木制作,鼓身呈一长筒形,长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体彩绘着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图饰,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腰间系着8个小铜铃。

狼串又名狼帐、狼杖(狼丈)、福州鼓、福州长鼓、福建长鼓、弄杖、狼鼓、蓬蓬鼓。福建民间传统打击乐器,与朝鲜长鼓、壮族蜂鼓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细腰鼓类乐器的遗存。多用与闽剧伴奏和福建民间器乐合奏“笼吹”、“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漳州南词”“十全腔”等其他福建民间音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