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民间传统玩具介绍?

297 2023-12-04 13:43 admin

一、中国民间传统玩具介绍?

风筝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为一种我们喜爱的活动。

香包

古时候 ,每当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在里面填上带香味的药材,戴在小孩子 的胸前或挂在床头,可以除病 求福。等过了端午节就把戴过 的香包扔掉,表示弃除疾病 。 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香 包,可千万不能捡啊。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空竹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著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为春季的玩具了,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悠扬悦耳的声响便在北京城内此起彼伏。

挂虎与大座狮

挂虎、大座狮是民间用来辟邪的挂饰,用泥土和纸浆制成,有黑白、彩色两种,线条的变化很多,色彩的对比强。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挂虎从戏中的面具变化而来,后来被农民挂于门上,用以迎新驱鬼。

泥叫叫

泥叫叫是一种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颜六色,外表涂上油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儿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

贵州黄平泥哨

陶响球

陶响球是一种重要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出土的陶响球都是陶质的球形,中间是空的, 里面装有弹子或沙粒,摇动时哗哗作响。

九连环

起源于古代民间,在清代,妇女儿童都喜欢玩九连环。九连环被国外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巧妙的玩具之一,其奥妙是开解方法的巧妙和复杂。

拨浪鼓

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

山西布艺玩具

打腰鼓

陀螺

不倒翁

弹弓

万花筒

吹糖人

小鸡窝(北京)

河北新城泥公鸡

旋木娃娃(山东郯城)

刻花葫芦(甘肃 )

白釉彩绘陶猫(山西运城)

水斗(江苏无锡)

民间玩具之一:岁时节令玩具

1、民间岁时节令玩具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几千年来,农业一直是立国之本,所以对农时的节气节令非常重视,它们贯穿於人们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岁时节令民俗。在各种岁时民俗活动中,都少不了民间玩具的参与。现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

春节:是一年一度中最为热闹的节日,各种民间玩具在过年前近一个月时间就开始销售。春节庙会是民间玩具最为集中的热卖之地。在北京传统庙会上,常见的传统玩具有近百种,如风车、花灯、空竹、陀螺、削木玩具、风筝泥塑、纸花、益智玩具等等 。

二月二:河南人祖庙会卖「泥泥狗」各类泥玩具。

立春:民间有春鸡(多为布制和泥哨)、春牛(捏泥玩具)。

清明:放风筝。寒食节(原是在清明前的一、二日。后来,民间将它与扫墓祭祀的清明 节合二为一。):北方有面塑「寒燕」。

端午节(五月初五):各种香包。

七夕:七月七「乞巧节」,宋代都城卖「摩合罗」等泥玩具。

七月十五:北方黄河流域普遍有送「面羊」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民间使用月饼模和巧果模制作月饼和点心。

北京和南京有泥塑「兔儿爷」和「兔子王」等玩具。

十月至年底:开始准备年货,包括各种玩具。

民间玩具之二:人生礼仪玩具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都经历了人生礼仪,甚至当人还未出生时,妇女们就开始了「乞子」活动。从出生到满月、周岁,再到成人、恋爱和结婚、祝寿、葬礼,玩具艺术都伴随著这一系列人生礼仪。

1、乞子活动:由希望生子的妇女到当地的娘娘庙等神庙烧香祭拜,并买回象徵子嗣的「大阿哥」或「泥泥狗」一类的泥玩具。

2、生子和满月:这是人生重要的开始阶段,当孩子出生时,亲友们都将送来贺礼,祖母和姥姥更是忙碌,这些礼品中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日用品和玩具,如童衣、童鞋,布老虎、童枕等。

3、周岁: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中国民间从南到北都有「抓周」习俗,让孩子自己任意抓取身边摆放的物品,其中不乏小儿玩具。

4、成长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玩的玩具很多,甚至用来镇宅拴魂的石狮子都成了孩子的玩具。羊拐、布娃娃、布口袋、翻花、连环玩具、陶模等等都是孩子离不开的玩物。有的地方在孩子长到12岁时,举行成丁礼,以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5、结婚:新婚夫妇在结婚当天会受赠大量礼品,心急的亲友会送来小孩用的物品和玩具,以表达对新人「早生贵子」的祝愿。其中的布猴和布虎是最常见的;一对雌雄布猴的作用是男女婚配的暗示。其他如面塑(面花)等更是少不了的装饰。

6、丧葬:早在史前时代的原始墓葬中,已有用玩具陪葬的习俗。后来演变为葬礼上,人们送来面塑(北方)和纸扎人,这是为「喜丧」之家准备的东西,山西至今仍有为寿终之人在棺材中放置纸泥制作的「寿星公、寿星母」偶人的习俗。如果某人是暴毙而亡,则要请戏班演皮影戏为其招魂。

7、人的一生,孩提时代是使用玩具的主要时期,玩具也主要是为孩子们制作的,但这些出自成人之手的玩具,也陪伴了成人和老人。

民间玩具之三:日常生活游戏娱乐玩具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玩具无处不在。游戏活动是展现玩具的作用和风采之处。各地均盛行的体育活动如来源於古代的蹴鞠 —— 足球、踢毽、跳绳,还有小孩子玩的「过家家」(一种模仿成人生产和劳动的游戏,由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骑竹马」(以竹竿为马,骑於胯下的小儿游戏,成语「青梅竹马」即形容两小无猜的友情)、「乞巧节」(每年七夕是传统的「女儿节」,小女孩要拜月,听大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乞求自己能像织女一样的手巧)、「丢手绢」、玩「嘎拉哈」(即「羊拐」—— 羊关节骨)、「跳皮筋」、「拼七巧板」、「玩打仗」(小男孩模仿战斗的集体游戏,小兵器是这种游戏的主要道具)、跳格子(也叫跳房子)、荡秋千等等都是民间玩具使用的场合。

日常的家居生活也是玩具陈设之地,人们从庙会上买来的各种玩具摆放在家中——泥塑和陶瓷神像、大阿哥、栓来的娃娃都被供奉在正厅之位。墙上贴著年画《升官图》,老人们还在玩著古老的「水浒叶子戏」 (以水浒人物作装饰图案的纸牌游戏)和连环玩具,这一切仿佛是一首悠然自得的田园牧歌

二、中国民间玩具陀螺有啥寓意?

意思:要在有鞭策有抽打的作用下才能去运转活动。

三、中国民间俗语?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2. 有钱吃补药,无钱晚洗脚;洗脚血气生,小病不会生。

3. 种早不荒,起早不忙。

4. 圆木平不稳,方木头不滚。

5. 富不离书,穷不离猪。

6. 饭前刷碗洗手,饭后刷牙漱口,四净做到,百病没有。

7. 食多伤胃,忧多伤岁。

8. 新媳妇要闹,打拉子看跷。

9. 乌龙打霸,不阴就下。

10. 小来偷针,大来偷金。

11. 知识来自积累,才能在于多学。

12. 粮食入了囤,赶快去捣粪。

13. 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

14. 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15. 三月八,去种瓜。

16. 早雾晴,晚雾阴。

17. 开春一场雨,秋收万石粮。

18.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19. 劈柴劈小头,问路问老头。

20. 成不成酒两瓶,就不就吃块肉。

21. 初一阴,初二下,初三初四直“拉拉”。

22. 雪打菊花心,柴米贵似金;

23. 家有千顷田,不如子孙贤。

24. 一把二月过,就把犁耙摸。

25. 桃三杏四梨五年,小枣当年就还钱。

四、中国民间诗人?

杨华,笔名大雁南飞。大中华诗词论坛会员,州县诗词协会会员。2017年入选《中华文艺当代诗人》《中国当代诗人大典》《百强才子》。生于1965年,从小酷爱文学,自创诗词几百于首,散见于《中华文艺》《东篱采菊文苑》《长江诗诗》《世界名家精品集萃纸刋》《世界纸刊诗词》《诗词吾爱》《大中华诗词》《华夏诗词》《凤婉文学纸刋》,并在《世界诗歌作家文集》魁首杯比赛中荣获"德艺双馨特等奖"。

五、中国民间才艺?

1、琴棋书画

在中国古代,弹琴(古琴)、弈棋(围棋)、书法(毛笔)、绘画(国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围棋是由中国首创,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水墨画也是中国独有。所以,琴棋书画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

2

/10

2、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3

/10

3、皮影戏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10

4、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5

/10

5、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中国泥塑艺术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艺术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

6

/10

6、编织工艺(中国结)

编织工艺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已有了精美的编织生活用品。清代以后更是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编织用材多种多样,有柳条编、藤条编、高粱杆编、草编、竹编、绳编、金属编等。其实,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是一种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饰托盘首饰收纳戒指盘橱窗展示拍照道具摆件欧式孔雀蓝烫金 烫金孔雀蓝 托盘

查看

7

/10

7、木偶

木偶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如今,木偶戏的类别也很丰富,有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临高人偶戏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8

/10

8、杂技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汉代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汉代角抵戏迅速充实内容,增加品种,提高技艺,终于在东汉时代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百戏”体系。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内向性,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同时还有地域性,如中国北部的河北省吴桥县就是有名的杂技之乡。杂技艺人尊师重艺,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传递下去。

9

/10

9、风筝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当今,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潍坊每年都会举办风筝节。

10

/10

10、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龙舞狮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龙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龙舞狮助庆

六、中国民间谚语俗语?

【谚语】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邻居好,赛金宝。

3、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4、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5、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6、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0、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俗语】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3、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4、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5、事莫做绝,话莫说尽。

6、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7、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8、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9、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10、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七、中国民间黄金排名?

中国黄金排名,有老庙黄金,山东黄金等。

八、中国民间酿酒配方?

中国民间的传统酿酒方法白酒的酿成方法很简单酒曲很容易买到。

1.将糯米洗净蒸熟;

2.晾到37度左右;

3.均匀地拌上酒曲,酒曲很容易买到。

4.然后将其放置在40度左右的地方保持恒温24小时就可以了。

纯粮酒别名白酒,是一种浓度较高的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依据常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制加工工艺的不一样,它可分成原浆白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在其中麸曲酒又可分成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二种。

九、中国民间啥意思?

1. 人民中间。

《墨子•非命上》: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

唐柳宗元《乞巧文》:灵气翕欻,兹辰之良,幸而弭节,薄游民间。

宋苏轼《书琅玡篆后》:﹝苏轼﹞得旧纸本于民间,比今所见犹为完好。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当时民间闻者感泣,至今颂之。

2. 指民众方面。与官方相对。

《老残游记》第五回:民间的意思说:这节妇为夫自尽,情实可悯。

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一:完全由民间举办的厂矿企业,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有一百二十二家。

陈毅《就当前中日关系的谈话》:两国民间团体和半官方团体签订了四十多项协议。

十、中国民间乐器大全?

乐器大全分为中国乐器和西洋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

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枹鼓、排箫、笙、箎、瑟等等。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