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瑶族舞曲分四个主题演奏的乐器

311 2023-08-11 04:36 admin

瑶族舞曲分四个主题演奏的乐器

乐曲用复三部曲式结构而成,采用民族调式。第一部分(呈示部)为C羽调;第二部分(发展部)为C宫调;第三部分(再现部)又转回C羽调。

乐曲的开端是一个引子,由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贺袜模仿着瑶族长鼓的敲击节奏,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也使人联想到节日的晚会即将来临。

这一主题共演奏了三遍。尽管这个主题旋律在每一遍中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各遍中织体有变化、配器手法有所不同,因而显得丰富多彩,统一而不单调。

第一遍由小提琴奏主旋律,木管乐器用长音奏和声背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拨奏低音,自然流畅、优美抒情,仿佛姑娘们的轻歌曼舞拉开了晚会的序幕。

第二遍由木管乐器组奏主旋律,小提琴及中提琴用拨奏的方法奏出与之同步的密集音型,圆号则模仿禅握激着长鼓的节奏奏出轻柔的和弦。在原来优美抒情的情绪中增添了一股活跃的成分。

第三遍由弦乐组奏主旋律,木管组接替小提琴和中提琴奏集音型,圆号及小号连续的切分节奏奏出和弦以模仿长鼓的节奏,低音长号及大号用长音作衬托。这一段的在前两遍的基础上逐渐增强了力度,给人以情绪越来越热烈之感。它给人们的联想是:参加晚会的人越来越多,歌舞也越来越热闹了。

第二主题演奏了两遍。第一遍开始由大管演奏旋律,弦乐用拨奏的手法奏出活跃的伴奏音型,好像一群年轻的小伙子闯进了姑娘们的歌舞人群。接着旋律由双簧管演奏,大管则以灵巧的乐汇加以衬托。最后再由大管次奏出主旋律,而双簧管则同以复调旋律与之对应。

当第二主题演奏第二遍时,乐队采用了合奏的方法。在木管、小号的主旋律,弦乐、部分铜管乐器及打击乐器用强烈的节奏作烘托,情绪热闹、欢腾、粗犷、豪放。

乐曲的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减缩再现加尾声。再现部分的配器与第一大部分的配器略有不同。整个情皮含绪比第一大部分热烈。特别尾声部分,其速度在快板的基础上又再加快,把音乐推向高潮,并在热烈欢腾中结束全曲。

木笛

鼓是什么声音?

鼓的声音是什么?

鼓打声音大概都是咚咚的发声

打鼓是什么声音

咚咚咚咚......

古代鼓的声音特点

相传黄帝在征伐蚩尤的涿鹿之战中曾九战九不胜,后受元女之教,造“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里,

以鼓声“象雷霆”大壮军威,终于擒杀了蚩尤。在现存的文献中,关于鼓的传说很多,如《山海经·中山经》中有:

“首山魁(神)也,其祠用徐……干舞,置鼓。”说明鼓是祀神“干舞”的伴奏乐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载:

“……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在这则神话中记述了鼓是皮面,用鼓棰擂它,声音远传,

有威震天下之功能。

源于《周礼》的“六鼓四金”一词,所表达的虽是三千年前周代的鼓乐形式,但它和今日中国各民族的鼓舞,却有着一定的源流关系。按《周礼》规定:“六鼓”的鼓名与用途是:雷鼓、鼓神祀,灵鼓、鼓社祭,路鼓、鼓鬼飨,fen鼓、鼓军事,gao鼓、鼓役事,晋鼓、鼓金奏。“四金”是:以金绰和鼓,以金锚节鼓,以金饶止鼓,以金铎通鼓。这些古字、古义虽难读、难懂,又属于古代舞蹈史的研究范畴,但可以帮助我们对今日鼓舞源流的探索。如山东“鼓子秧歌”每年开演前要先到土地庙前表演鼓舞以祭社,要沿途撒香包、小米、纸钱。此 风习就有“鼓祭社”“鼓鬼飨”的古俗遗意。 土鼓是鼓的起源,革鼓与鼓舞代表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类型,中国西南出现的铜鼓与铜鼓舞有长江流域楚文化的色彩,用整段树干挖空制成木鼓与木鼓舞是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源于萨满教的抓鼓与抓鼓舞则是草原文化型的鼓与舞的形式。随着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鼓的造型与制作工艺,鼓舞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山启现在流传的鼓舞中,鼓的质地有土(陶)、木、铜、铁、竹之分,并因其造型与表演形式之不同又有各种名称。如:木鼓舞(佤族等)、铜鼓舞(壮族等)、铁鼓舞( *** 尔、藏族)、陶质的蜂鼓舞(壮、瑶族)、竹筒舞(哈尼族)、象脚鼓舞(傣族等)、单鼓(汉、满、蒙族)、手鼓舞( *** 尔族)、长鼓舞(瑶族)、猴鼓舞(苗、瑶族)等。

中国各民族中流传的鼓舞,多是唐宋以来盛行一时的舞蹈形式,有些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些在汉族中已经失传。值得注意的是:失传的唐代“杖鼓”在朝鲜族民间仍有单人或集体演奏技艺精湛的“杖鼓舞”俗称长鼓舞的风习。失传的宋代“花腔腰鼓”在壮、瑶、毛南等民族中仍有流传,这种腰鼓鼓腔用陶土烧制,中部细如蜂腰,当地称作“陶鼓”“蜂鼓”。 农业社会初期鼓的数量不多,当社会发展畜牧业兴起,充足的皮革供应使革鼓与鼓舞相应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各种鼓舞,是以鼓为道具或作为主要乐器,在锣、镲、钹等打击乐配合下进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色彩。反映出北方农民的豪迈,江南田园生活的情趣,或尚带有原始文化遗存的古拙民风。若从功能上看,各种鼓舞无非是用于祈年、祭祀、耕作、战争以及悦神娱人活动,正是“六鼓四金”中“以节声 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古风的延伸与发展。鼓舞开农耕舞蹈文化先河,伴随中华民族走过漫长的艰辛之路,不仅保存了古老的乐器、乐舞,还保存著纯朴的民风,如今又激发人们迎接辉煌的明天。

在制鼓时,选料考究,什么样的材料发什么样的音。为了使制出的鼓鼓声纯正,鼓厂严把材料关,努力使每制成的一面鼓都是精品,也是我省目前制鼓行业最专业的制鼓厂家之一,所制产品美观大方,质量上乘,物美价廉,产品销遍全国各地,深受顾客青逗胡如睐。

古代鼓的样子,声音特点,历史

一、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鼓体和鼓杵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

上古时代的战鼓,皆由鳄鱼皮制成,而鼓皮选用鳄鱼皮,是取鳄鱼的凶猛习性以壮鼓声。到了周代,据《周礼·地官司徒》之载,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击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种用途的鼓,如祭祀用的雷鼓、灵鼓、乐队中的晋鼓等。其中,专门用于军事的叫“汾(音)鼓”,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晋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鼓,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地运用。

二、做运简介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

常先制鼓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间的欢庆锣鼓,雅可以进入庙堂祭祀和宫廷宴集。从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一直发展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鼓,鼓是最为人们喜爱和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有观点认为,最早的鼓应该是由远古的先民使用的,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演化而来,出土的陶鼓证明了,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陶鼓的制造。陶鼓又称土鼓,是用陶土烧制成鼓框,再蒙上动物的皮革做成的。在我国以瓦为框制造陶鼓的传统,沿袭了很久。鼗鼓(即“拨浪鼓”)是从西北边远地区传入中原,腰鼓是由西域传入我国,在唐代广为流行,唐代的腰鼓除了木质材料以外,也有以陶瓷作为鼓材的。

鼓的出现比较早,从如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大墓出土的土鼓为例)。 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各种戏剧、曲艺、歌舞、赛船舞狮、喜庆 *** 、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中国鼓类乐器的品种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

鼓声的象声词有哪些

象声词就是摹拟事物声音的词。这种词的表意作用是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1)从意义上去识别

象声词就是真实地摹拟事物的各种声音。

有的摹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伐种声音。如:

砰——枪声、门的撞击声

咚——鼓声、敲门声

哗哗——流水声、雨声

嗡嗡——虫鸣声

丁丁当当——铁器撞击声

噼里啪啦——鞭炮声

有的摹拟人的动作所产生的声音。

如:呼噜呼噜——鼻孔发出的声音

吧嗒吧嗒——嘴吸东西的声音

叽哩咕噜——听不懂的说话声

噼噼啪啪——拍掌声

(2)从形式上去识别

象声词能够重叠,主要形式是:

①“AA”式。如:砰砰、哗哗、嗡嗡、嘟嘟……

②“AABB”式。如:丁丁当当、噼噼啪啪、滴滴嗒嗒……

③“ABAB”式。如:呼噜呼噜、巴嗒吧嗒……

象声词,又叫摹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如摹仿流水声的“潺潺”,摹仿布谷鸟叫声的“布谷”。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现将我多年收集的象声词整理于下,以供参考:

风声

呼:象声词,如:北风呼呼地吹。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淅[xī]沥[lì]等。

雷声

隆隆:象声词,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如:雷声隆隆。

殷:象声词,形容雷声,如:殷其雷。

轰隆:象声词,形容雷声。

雨声

滴沥:象声词,雨水下滴的声音。

哗啦:象声词,如:雨哗啦地下,也可以说哗啦啦。

水声

咕[gū]嘟:象声词,液体沸腾、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的声音。如:锅里的粥咕嘟响;泉水咕嘟地往外冒;他咕嘟地喝了大碗水。

潺:象声词,水声潺潺。

淙淙:象声词,流水的声音。如:泉水淙淙。

滴答:或嘀答,象声词,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咕[gū]噜:象声词,水流动的声音。如:咕噜咕噜。

哗:象声词,如:流水哗哗响。

汩[gǔ]汩:水流动的声音。如:河水汩汩地流入田里。

扑哧:又噗嗤,象声词,形容水挤出的声音,如:扑哧。

鸟声

布谷:象声词,是摹仿布谷鸟的叫声似“布谷”。

喳[zhā]:象声词,如:喜鹊喳喳地叫。

啁[zhōu]啾[jiū]:象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

呖[lì]呖:象声词,形容鸟类清脆的叫声,如莺声呖呖。

嘤[yíng]:象声词,形容鸟叫声。

噌:象声词,如麻雀噌的一声飞了。

哑:象声词,哑哑,形容乌鸦叫声。

嘎[gā]嘎:象声词,形容大雁等的叫声,也作呷呷。

咕[gū]:象声词,形容斑鸠等的叫声。

戛然:象声词,多形容嘹亮的鸟声,如:戛然长鸣。

啾[jiū]啾:象声词,形容许多小鸟一齐叫的声音,也形容凄厉的叫声。

刷啦:象声词,形容迅速擦过去的短促的声音,如:刷啦一声,柳树上飞走了一只鸟儿。

扑棱:象声词,形容翅膀抖动的声音,如:扑棱一声,飞起一只水鸟。

忒[tēi]儿:(方)象声词,形容鸟急促地振动翅膀的声音,如:麻雀忒儿一声就飞了。

砉[huā]: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如:乌鸦砉的一声飞了。

叽:象声词,如:小鸟叽叽叫。

虫声

唧[jī]:象声词,如:唧唧(虫叫声)。

禽声

喔:象声词,形容公鸡叫的声音。

嘎[gā]嘎:象声词,形容鸭子叫声。也作呷呷。

咕[gū]:象声词...>>

形容打鼓的声音的一段话(多比喻)

鼓的身材不大,声音却不小.犹如火山喷发,大地为之礌颤,山河为之变色,又似雷声阵阵,至震得你两眼发昏才肯罢休。

鼓面什么越大声音越大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鼓的声音

通鼓:咚咚

底鼓:塔塔

军鼓:大大

节奏镲:刺刺

重音镲:piapia

叮叮:叮叮

……

基本点就是:

pia刺刺刺刺刺刺刺刺刺刺刺刺刺刺刺

塔 大 塔塔大 塔 大 塔塔大

架子鼓1桶鼓和2桶鼓声音的区别

1通音高2通低

戏剧舞台上鼓师敲的鼓是什么鼓起什么作用

戏曲的鼓师敲的鼓叫单皮鼓。一般的鼓都是两面蒙皮的,而戏曲鼓师敲的鼓是单面蒙皮,另一面是敞开的,所以叫单皮鼓。蒙皮的那一面只有中间很小的一个开孔,叫鼓眼,其他地方是木头,敲上去声音发闷,只有敲在鼓眼上,才会发出清脆的“笃”声。

至于它起到什么作用,需要有另外一种打击乐器配合才行,那就是檀板,两块用檀木做的板,跟单皮鼓合在一起叫鼓板,由鼓师一人操作。所以,鼓师也叫鼓板师傅。鼓板在戏曲乐队中起指挥的作用。无论是管弦乐器还是打击乐器,都要听鼓板的声音或鼓师的手势来演奏。

鼓一般奏在弱拍上。由于击鼓要击在鼓眼上才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所以,在戏曲音乐中,弱拍也被叫做“眼”。强拍由檀板来演奏,所以强拍叫“板”。戏曲里的“板眼”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